人在改变,北京也在改变。城市不是适合承载记忆的地方,所有的角落都更新换代得太快。当看到镜子里自己脸上去不掉的皱纹与胡须时,才发现那个年代的青春里的所有所有的人和事,那些红旗,那些屋顶,那些树叶和那些背影,都已在刺眼的阳光里消融殆尽。
近期,“青春”这个词频频出现在电影、书籍的宣传广告上,似乎也成为了我们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当《致青春》、《青春期》、《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等受人热捧的电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时,一部承载着更久远的青春记忆的老电影慢慢融进我的视线——
《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难以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了,使眼前一阵阵发黑……”
我个人非常喜欢中国老电影的色调,好像总是有阳光,那种夏日的午后被熬煮得温度正好的温柔的暖阳,像是喝醉酒了的少妇一般从窗口妩媚地倾泻下来,照亮空气中飞舞的光尘。这部电影也如其名一样,好像铺满了暖融融的金阳,却讲了一个潮湿青涩的故事。
文革中的北京,当大人都在外闹得天翻地覆的时候,一群生活在部队大院里的孩子,在一段自由地、不受拘束的时光里,度过了自己的青春。那时候的北京,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大厦,有的是一望无际的阳光灿烂的天空,和阳光下骑着自行车自由驰骋的少年。
空旷的、我们的北京,无拘无束的、我们的青春。
马小军似乎是阳光地里最有青春气息的少年:好奇、冲动,有点小聪明,又有着汹涌的年少轻狂。他学会撬锁,每天偷溜进别人的家中,打个盹儿却又出来了;他和一帮兄弟聚众打架、逃课闹事;他在屋檐上散步聊天,躺在天安门广场上思考人生;他有过时而苦涩时而甜蜜的内心挣扎,他有自己喜欢的姑娘。
“她很满意自己眼睛的威力,这在她似乎是一种对自己魅力的磨砺,……我就那么可怜巴巴地坐着,不敢说话也不敢正眼瞧她,期待着她以温馨的一笑解脱我的窘境。有时她会这样,更多的时候她的目光会转为沉思,沉溺在个人的遐想中久久出神。这时我就会感到受了遗弃,感到自己的多余。如果我驱多少成熟一些,我会知趣地走开,可是我是如此珍视和她相处的每分每秒,根本就没想过主动离去。”
曾在书上看过:“女人的爱是层叠式的,一层没了,总会有下一层来代替它的位置;而男人的爱是排列式的,初恋永远是初恋,谁也无法代替。”先不论这句话是否正确,但也能看出米兰在马小军心中的地位。那时候的感情,犹如枝头上一颗青涩的酸梅,犹豫躲避的眼神、不经意的接触、心中油然而生的冲动,都是青春上最深刻的印记。在马小军躲在床下的那个下午,在他看见墙壁上那张少女的照片时,一切都埋下种子,一切都已经开始发生。
电影中有很有趣的一幕:一场瓢泼的大雨,马小军在雨中嘶声裂肺地喊:“米兰!我喜欢你!”,而当米兰说:“你说什么?我听不见!”的时候,马小军又唯唯诺诺地回应:“我自行车掉沟里了……”,却毫无防备地迎来了米兰的拥抱。
当人们对文革的印象只有黑暗与混乱的时候,电影却向我们展现了另一片天空下不一样的风景。马小军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成长过程和很多人都有相似,令人不由地忆起自己懵懂火烈的年少时代。
有人评论这部电影看起来莫名其妙。然而我想青春不都是如此吗?自己的幻想与现实交叉相溶,回忆起来竟也分不清虚实,只有那一段段的碎片叠影,和着永远不褪的阳光,如走马灯一样在眼前闪过,宣告着青春的死亡终结。
“我感激所处的那个年代,在那个年代学生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知识。我很同情现在的学生,他们即便认识到他们是在浪费青春也无计可施。我至今坚持认为人们之所以强迫年轻人读书并以光明的前途诱惑他们仅仅是为了不让他们在街头闹事。”
我看到这一段也忍不住苦笑。老一辈不住地说明我们现在这一代多么幸福多么令人羡慕,我们却未意识到我们也是被怜悯的。时代带来了一些东西,也冲走了很多东西,这种所谓“空前的解放”与“自由的青春”,我们恐怕也难以得到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青春被打上了“早恋”的标签,好像不早恋就对不起自己的花季一样。事实上,恋爱只是青春中青涩的一角,更多的,应该是拼搏、友情、叛逆、梦想,还有失败。
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马小军漂在游泳池里,米兰、刘忆苦、北蓓……这些人都在朦胧中消失了,他怅然若失地望着天空,自己的青春也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终结。
“这个城市一切都是在迅速变化着——房屋、街道以及人们的穿着和话题,时至今日,它已完全改观,成为一个崭新、按我我们标准挺时髦的城市。没有遗迹,一切都被剥夺得干干净净。”
人在改变,北京也在改变。城市不是适合承载记忆的地方,所有的角落都更新换代得太快。当看到镜子里自己脸上去不掉的皱纹与胡须时,才发现那个年代的青春里的所有所有的人和事,那些红旗,那些屋顶,那些树叶和那些背影,都已在刺眼的阳光里消融殆尽。
蓦然回首,好像还能闻到荷尔蒙的气息,手中却又是空白一片,力不从心。青春太美好,好到无论怎么度过,我们都觉得是“虚度了年华”。
于是抽一口烟,放下成年人的肮脏的酒杯,又想起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北京。
《涅槃周刊》
本文来自《涅槃周刊》,搜索“涅槃周刊”或点击右上角即可关注我们公共号,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任何建议可直接回复,我们将尽力为您呈现更丰富的内容。
微信号: